這里填聯系方式!華奇網
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題:當前為何要大興調查研究?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近期,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《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,要求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。這一要求背后有何深意?如何使調查研究更好服務于科學決策,防止“調研”變“調演”?中新社“中國焦點面對面”邀請中國社科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執行院長、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蔡禮強,進行解讀分析。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: 中新社記者:當前如何理解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? 蔡禮強: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。第一,調查研究與主題教育的關系。這次中央對主題教育的總要求是學思想、強黨性、重實踐、建新功,而且要求主題教育要把理論學習、調查研究、推動發展、檢視整改貫通起來。調查研究就像一根紅線,把主題教育活動中不同階段、不同環節有效貫通、有機整合,可以有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,起到更好的效果。 第二,調查研究本身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。調查研究有三大功能,其中最基礎、最核心的是認識論方面的功能,即幫助人們認識世界;其次是指導實踐的功能,再次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功能。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共最大的政治優勢,通過調查研究,可以讓領導干部進一步加深和群眾的感情。 第三,調查研究可以推動實踐。調查研究的目的,是為了讓理論更好指導實踐,推動實踐發展。 中新社記者:根據方案,調查研究要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。為什么要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? 蔡禮強:首先,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突出優勢和重要經驗。從歷史上看,中共在革命、建設、改革等各個發展階段,都非常重視通過推動解決問題,來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。 其次,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,也是中共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一。通過找準問題、剖析問題,然后針對問題,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和措施,這樣能夠更好推動各項事業發展。 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,調查研究其實是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,一是如何正確認識世界,二是如何有效改造世界。正確認識世界是前提,有效改造世界是目標。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正是將這兩方面有機統一起來。 此外,通過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,能夠實現時代發展和事業進步。問題是時代的聲音,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問題,時代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。強調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,有助于在調查研究中找準問題,找到破解問題的良策,實現發展目標。 中新社記者:這次印發的方案明確了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,您認為這些內容的安排設計有何特點? 蔡禮強: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突出特點。第一,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來設計。方案明確,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,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。 第二,相關內容都屬于“國之大者”。比如方案中提到的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構建新發展格局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,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的重大問題,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問題,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等等。 第三,這12個問題的最后一個,是“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長期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”。在我理解,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清單,也就是說凡是能夠有助于地方發展,有助于本部門發展取得更好成效的,都應該納入調查研究范圍。這個問題清單,把國家的發展目標和本地區、本單位的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,使大家目標一致,行動一致,方向一致,能夠更好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進步。 中新社記者:脫離群眾路線的調查研究,往往會成為“作秀式”“盆景式”“蜻蜓點水式”調研。要防止調研變“調演”,應當著重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? 蔡禮強:你剛才提到的這種種表現,主要還是因為有些領導干部沒有認識到調查研究的重要性。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改進: 一是要讓領導干部更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重要性。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,在中共黨史上能被稱為“傳家寶”的并不多。調查研究關系到我們黨事業的興衰成敗,也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。但是,一些領導干部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調查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。 二是要讓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深入群眾!白餍闶健钡恼{查研究,其實是脫離群眾的表現。我們說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,深入實際、深入群眾,其實最核心的就是要深入群眾,因為群眾是實踐的主體,是改變歷史的主要力量。 調查研究和群眾路線是相互融合、互相支持的。調查研究的過程,本身就是深入群眾的過程,也是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一個首要環節和基礎。 中新社記者:綜合來看,您認為應當從哪些維度提高調查研究能力,使對策建議更有針對性,更好服務于科學決策? 蔡禮強:怎么才能作出科學決策?首先要了解情況,掌握規律。那么,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,就要加強對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,加深對客觀規律的認識。這樣才能拿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政策方案和政策工具,作出科學決策。 科學決策還要發揮理論聯系實際、指導實際的作用。中共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,就是黨的事業發展順利的時候,往往是指導思想特別成熟的時候。因此,要通過調查研究,更深刻領悟黨的創新理論,更好了解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具體實際,把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。 中新社記者: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。您認為應當如何完善領導干部調研工作制度,使領導干部既“身入”也“心到”基層? 蔡禮強:應該說,當前大多數領導干部都認識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作用,在開展調查研究時非常深入、非常扎實。但也有一些領導干部作風比較“漂浮”,出現了一些重形式不重實效的情況。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: 第一,完善調查研究理論學習方面的制度。中共特別重視理論學習,是一個學習型政黨。應當通過加強學習,讓領導干部對調查研究的地位、功能、作用,中共為什么高度重視調查研究,調查研究對領導干部到底有什么重要意義等問題,能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。 第二,完善調研決策制度。比如,可以要求凡是重大決策,一定要先調研后決策,不調研不決策。實際上,中央的重大決策,一定都是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制定出來的。這樣一種調研決策制度,應該說中央有反復要求,但是可能有些地方在這方面貫徹落實得不夠到位,不夠扎實,今后可以更加完善。 第三,完善領導干部定期調研制度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過,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,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,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。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相應制度,要求領導干部每季度、每半年或者每年要有幾次調研,實現什么樣的效果。 第四,完善調查研究考核制度。比如,領導干部都有年終述職和年終工作總結,那么在年終總結和述職報告里,可以專門規定,要把一年來調查研究的次數、時長,取得的工作實效明確列出,我想這對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應該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。 中新社記者: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年輕干部能力素質的要求中,將“調查研究能力”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。在您看來,年輕干部做好調查研究尤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 蔡禮強:習近平總書記把“調查研究能力”擺在第二位,僅次于政治能力,這樣講其實是很有深意的。為什么調查研究能力這么重要?因為它不僅僅是領導干部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也和科學決策能力、群眾工作能力、抓落實能力等高度相關?偟膩碚f,在領導干部的各項能力中,調查研究能力是特別重要的、基礎性的能力,它對領導干部的能力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 做好調查研究,要特別注意不能假手于人,要身體力行,F在有些領導干部把調查研究任務分解給多人,或者稱之為“委托”,有的甚至“外包”。有人把這種現象總結為“調研甩鍋”現象。 這種“甩鍋”要不得?茖W決策能力,改革攻堅能力等方方面面的能力,都只有在親自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提升。如果自己不去做調查研究,委托給其他人,或者做得不深入、不扎實,搞形式主義、應付差事,那調查研究的積極作用,特別是對干部個人的提升作用就發揮不出來。所以說,一定要親自去做調查研究。 做調查研究不但要親自出馬,而且還要深入群眾。前面我講過,群眾是實踐的主體,也是認識的主體,領導干部只有深入群眾才能了解基層,了解第一手情況,才能夠把問題找準。如果不深入群眾,這樣的調查研究肯定是不扎實的,也很難取得實際效果。 此外,調查研究還應該采取正確的立場、態度和作風。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,不能昂首向天,要眼睛向下,就是要“甘當小學生”,要拜人民群眾為師,向人民群眾請教,向人民群眾學習。只有抱著這種態度,才能夠真正深入群眾,群眾也才會把領導干部所要想了解的情況原原本本講出來。(完)
相關文章
主辦:南方新聞網 協辦: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承辦:南方新聞網
建議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7.0以上版本瀏覽器